![]() |
|
![]() |
||
日前,由武汉市开发办主持的一年一度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查结束。记者综合近几年的年审情况发现,从武汉市房地产开发回暖的1999年开始,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却在逐年减少。
199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有908家;2001年,开发企业数降至740多家。此间有消有长,不过减少数明显多于增加数。据介绍,仅去年就“刷”下去213家,今年又有100多家失去开发资格。
这一现象与90年代初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92年开始的房地产热催生了一大批房地产企业。据悉,1992年之前,武汉市的房地产企业只有42家,仅仅在1992年这一年间,开发企业数就增加了近400家,到1995年达到600家。之后数年逐渐增加。到1998年,开发企业的数量到了顶峰,为908家。
开发企业数量的急剧膨胀,难免鱼目混珠。据开发办负责人分析,顶峰时期的900多家开发企业当中,很多企业一无项目,二无资金,三无固定办公地点,属于“三无”企业。这些没有开发实力的企业遗留下一批“烂尾楼”,有的甚至采取蒙骗手段,坑害消费者。
在新一轮房地产开发热潮中,为避免一些不合格企业扰乱市场,武汉市政府利用每年企业资质年检的机会,加强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范,让那些没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局”。规范条款主要包括:严格执行开发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对那些两年不申报资质评审的企业以及没有项目的企业予以取消资格;同时在全国率先制定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开发企业的资金投放量达到25%以上,房屋建筑完成地基工程,之后又要求多层做到三层,高层完成大半,才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