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8日,武汉市土地交易中心举办今年第三次土地拍卖会,原计划推出9宗地块,最后5宗地块低价成交,另4宗地“因故延期”。而成交的5宗地中,3宗以底价成交,另2宗略高于底价。
“今年都过去一半了,武汉市只举行了三次土地拍卖会,几乎每次都有地块‘流拍’;而在去年,几乎每月都有土地拍卖会,‘地王’频现,且不断刷新楼面地价记录”,在土地拍卖会结束后,一位开发商朋友说。
从去年的“地王”到今年的“流拍”,武汉土地市场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武汉中孚信房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江浩分析认为,武汉土地市场冷淡,一方面是因为银行收缩房地产贷款和楼市持续低迷,导致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无力拿地;另一方面,由于楼市持续走低,开发商信心不足,对大势难以把握,拿地十分谨慎。
土地市场冷淡此次拍卖会本土开发商唱“主角”,5总地块全部被本土开发商收入囊中。5宗地均为中心城区小地块,位于武咸公路张家湾特1号的27号地块为商业用地,其余4宗为住宅用地。其中洪山区雄楚大街与丁字桥交会处的一宗居住用地,因只有一家报价,最终成交的楼面地价为1357元/平方米,创下近两年来武汉地价新低。
唯一进入竞拍的江岸区万隆经济试验区C8区一居住用地,最终被新八建集团以楼面地价为1522元/平方米夺得,低于上次土地拍卖时后湖乡花桥村地块1612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
此次土地拍卖会成为今年以来武汉土地市场的一个缩影。据武汉开元地产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武汉中心城区共成交土地12宗,成交土地面积295亩,实现交易总金额14亿元;平均每亩土地单价约482万元/亩,平均楼面地价2597元/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交易量大幅缩水,成交土地面积、可供建筑面积及交易金额分别下降86%、88%、89%。
武汉市土地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今年前两次土地拍卖会供应了大量居住用地,但目前市场观望气氛严重,因此,下半年该土地中心将考虑调整供应结构,加大工商业和服务业用地的供应量。
冰火两重天今年以来,武汉土地拍卖市场大面积“流拍”,并非自本次拍卖会开始出现的。
3月12日,武汉第一次土地拍卖会推出9宗土地,拍卖现场平淡,1宗地因无人报价而流拍。5月13日,武汉市第二次土地拍卖,9块土地5块流拍,3块地以底价成交,仅1宗地进入竞价环节。
而翻开去年的记忆,武汉土地市场呈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番景象。
2007年1月31日, “武重地块”以35.02亿元成交,最终成交价高出起拍价77%,创下武汉“地王”纪录。
8月15日,京汉大道义和巷的一块地以楼面地价6879元/平方米成交,成为武汉土地拍卖会历史上成交最高的楼面地价。
“如果说在去年的开发商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谁拿的地多的话,那么今年的开发商更感兴趣的话题是谁的楼盘销得更快,回笼资金更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如是说。
宏观调控让开发商谨慎出手去年全年调控新政不断,土地、信贷、税收、金融等手段频出。连续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二套住房以家庭为单位,企业征收土地增值税,限制开发商囤地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让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大增。加之楼价持续走低,成交萎缩,楼盘积压严重,开发商回笼资金困难。
武汉湘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连英表示,目前楼市低迷,积压严重,开发商回笼资金十分困难,谁都不会轻易拿重金购买土地。
除了资金紧张,土地新政也给了开发商带上“紧箍咒”。去年10月,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明确,开发商必须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方能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未按合同缴清土地全部出让金的,不得按出让金缴纳比例分期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这一政策无疑给拿大宗地的开发商造成很大的融资难度,加之房贷紧缩,土地频遭“流拍”正是近期市场的正常反应。
对于土地频频流拍,开发商减慢开发速度,会不会造成商品房供不应求,继续加剧房价上涨,武汉中孚信房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江浩坦陈,从开发速度和市场供应来看,市场上供大于求,不会影响到房价的上涨。(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