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参考消息网9月12日报道外媒称,中国已证实其经济在8月出现好势头,工业生产、零售以及贸易的增长高于预期。
据法国《解放报》网站9月10日报道,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刘利刚和周浩认为,这些数据表明,政府7月底采取的旨在刺激经济活动的措施“开始取得成果”。
美国银行美林金融管理部的分析家们则指出,“一些经济活动指标极为可观”。
他们认为,“由此看到了中国经济大范围重新启动的情况,在国际需求和内需方面如此,在消费和投资方面也一样”,因此可缓解对这个亚洲大国经济可能会硬着陆的忧虑。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马小平(音)认为,在今后数月时间里,“美国稳固的经济基础可能会继续推动中国的出口”,但他对依然疲软的内需持保留意见。
美国银行美林金融管理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通胀放缓意味着中国“新领导班子尚有充分的活动余地来部署振兴经济的预算措施,同时避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
报道指出,中国新领导人自春天以来显示出对中国经济进行“调整”的意愿,也就是在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的情况下拉动内需。
《日本经济新闻》9月11日报道称,中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回暖迹象,但制造业产能过剩和“影子银行”等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企业的经营形势趋向好转,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支撑经济。虽然没有新增财政投入,但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钢铁和水泥等国内主要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现象仍然存在,地方政府背负的巨额债务问题也未得到解决。新兴国家经济的减速也给中国的出口前景增添了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