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上的人脸识别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津云 作者: 编辑:孟建 2021-01-04 08:43:00

内容提要:近年来,包括人脸、指纹等生物识别信息,已在支付转账、实名登记、解锁解密、门禁考勤、售楼处等场景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刷脸支付,曾一度成为2018年、2019年支付行业热议的关键词。

  近年来,包括人脸、指纹等生物识别信息,已在支付转账、实名登记、解锁解密、门禁考勤、售楼处等场景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刷脸支付,曾一度成为2018年、2019年支付行业热议的关键词。然而,2分半钟破解人脸识别门禁、彩色打印人脸照片10秒钟解锁手机之类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人脸识别技术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某地居民戴着头盔去售楼处看房、杭州市民状告野 生动物世界强行用人脸信息作为入园条件等焦点事件的出现,将人脸识别推向了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           

  1 看房被人脸识别 优惠没了           

  武清区的李先生最近比较烦,不久前跟家人去售楼处看了趟房,意外被人脸识别,他和家人均不知情。几个月后被告知因为这次经历,他将失去3万元的购房优惠,这可把他弄懵了。“怎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售楼处人脸识别,我还有错了?”           

  今年8月,李先生从亲戚处听说,通过中介链家购买武清区中建壹方九里的房子,可返3万元房款,于是就花15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新房。“买房前我告诉经纪人,听完亲友推荐后,自己去过中建壹方九里售楼处,但只看了看,没登记,甚至连咨询都没有。经纪人说没关系,于是就在中介带领下去售楼处办理了购房手续。不久后,他突然接到经纪人通知,说他在2020年8月份曾去过售楼处,被人脸识别出来,开发商认为他是售楼处首访客户,不属于中介渠道客户,本来承诺给中介的佣金不给了,中介承诺给他的优惠也随之取消。“我真是稀里糊涂就被人脸识别了。”李先生无奈地说。           

  记者在李先生与经纪人微 信聊天记录上看到,售楼处有李先生三组人脸识别信息,分别摄自2020年8月29日、10月29日和10月30日。而李先生是在10月28日报备成为链家客户的。就是这条摄于8月29日的人脸识别信息,使李先生失去了三万元购房优惠。后来他才知道,正对着大门售楼处大厅上方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每个进门的人都会被第一时间摄取人脸识别信息。           

  李先生认为,售楼处在未告知他的情况下,采集他的人脸信息本就不应该。而且他是获悉中介优惠后才会去售楼处想了解下房屋信息再决定是否购买,并不是所谓的售楼处首访客户,他多次与售楼处交涉此事,均没有结果,对方称:“人脸识别是售楼处的惯例,全天津市的售楼处百分之九十都有人脸识别系统。”           

  李先生就此投诉开发商,武清警方回复他:经调查,中建壹方九里售楼处称人脸识别用于采集客户人脸图像,在客户购房时会知道该图像的人员信息,保存时间为半年到一年。如客户认为侵犯肖像权,可联系售楼处删除。天津已对禁止采集人脸识别信息立法,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民警已告知相关单位,所有安装人脸识别信息系统的单位均称将立即整改并拆除相关设备。           

  无独有偶,2020年7月份,市民赵先生通过中介渠道在天津湾海景文苑售楼处购买一套新房。不久后,售楼处告知赵先生,通过售楼处人脸识系统发现与他长相相似的人员曾经独自来过售楼处看房,判定赵先生为售楼处自访客户,不属于中介渠道客户,无法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此,赵先生十分气愤:“售楼处在不告知本人,未经授权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采集人脸生物信息,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本人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赵先生说,正是看到了中介渠道的优惠,才决定购买此房。可是售楼处在购房后,通过未经本人授权的人脸识别对比结果,取消中介渠道给予的优惠政策,严重损害了购房人的合法利益。           

  对于赵先生反映的问题,记者多次联系天津湾海景文苑的开发商天津海景实业有限公司,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公司一直未回复。           

  2 进个健身房也要人脸识别           

  市民杨女士近期在办理健身卡的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她在艾克仕健身弘泽店办完健身卡,工作人员要求采集她的人脸信息,作为进入健身房的条件。“健身房方面说必须要采集人脸信息,否则禁止进入健身场地内。人脸识别信息属于个人重要信息,一旦信息泄露谁能负责?我有健身卡,为什么不让我正常使用?”杨女士说,人脸识别信息具有唯 一性和不可更改性,而且现在很多银行支付都使用人脸识别,一旦发生泄露,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潜在危机及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安全有效的措施,很难保证数据安全。           

  对此,艾克仕健身弘泽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健身房普遍使用人脸信息进行会员识别。并表示,如果法律法规禁止采集人脸识别,公司将取消人脸识别。           

  日前,在小蛮腰科技大会“后疫情时代的大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分论坛上,南方 都市报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和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94.07%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技术,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报告》列举了十类人脸识别场景:支付转账、开户销户、实名登记、解锁解密、换脸娱乐、政府办事、交通安检、门禁考勤、校园/在线教育和公共安全监管,最普及的场景是支付转账。在安全性感受方面,受访者给出的分数则明显偏低,仅有交通安检场景的平均分超过4分,体现出受访者对人脸识别安全风险的忧虑态度。           

  此外,人脸识别还存在比较突出的“强制使用”问题。《报告》发现,在“交通安检”场景遇到强制人脸识别的受访者最多,达到27.39%,随后是“实名登记”(26.42%)“开户销户”(25.94%)“支付转账”(25.81%)“门禁考勤”(21.76%)。           

  《报告》总结了六类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争议场景,结果显示,受访者最无法接受的场景是“部分商城会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收集顾客的行为和购买手段”(42.68%),其次是“一些高校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收集学生的抬头率、微表情、上课的姿态”(28.36%),以及“基于人脸图像分析的换脸、美妆、性格判断、健康状态预测等应用”(19.01%)。相对而言,受访者更能接受基于安防场景的人脸识别应用,比如公共安全摄像头、闯红灯记录系统。           

  在受访者看来,人脸识别应用如何规范?问卷数据显示,有61.49%的受访者还是更倾向“通过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来达成。           

  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           

  我市以法律形式规范人脸信息收集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在市场信用信息采集方面,已经立法禁止采集人脸识别信息,此举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旨在规范技术应用、保护个人隐私等。《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此外,强调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市通过地方立法,对包括人脸信息在内的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作出明确规定,这为行业治理作出了榜样。此外,南京、杭州等多地陆续出台或准备出台新规,整治违规人脸识别系统。           

  王秀杰律师认为,我市《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的出台,是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明智之举,说明相关部门关注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这种做法值得点赞。另外,我国即将实施的《民法典》也将人的脸部特征和指纹、虹膜、声音、基因、步态、笔迹等个人信息一并归属于“生物识别信息”,列入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范畴。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商家或者单位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擅自采集他人脸部特征的行为,实质上都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人脸信息滥用存在安全风险           

  天津融耀律师事务所王秀杰律师表示,人脸识别技术自诞生以及应用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该新技术在给公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许多新挑战和风险。           

  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目前,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生物识别技术是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主要的使用场合为手机支付、银行金融机构软件的登录使用、智能手机的解锁、学校或小区的门禁门锁、单位考勤等生活场景。对于人脸识别的担忧,大多源于面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使得人脸识别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一旦人脸及其相关信息“落入贼手”,民众的合法权益极易遭受侵害。           

  今年7月,有不法分子在电商平台贩卖人脸信息。以五毛钱一份的低价打包出售后,被盗的人脸信息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目前,网络黑市中售卖的人脸信息,很多并非单纯的“人脸照片”,而是包含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如果人脸信息同其他身份信息或行踪信息相匹配,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从事犯罪活动。           

  近年来,杭州、深圳等地警方破获的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均使用了“AI换脸技术”。在非法获取公民照片后,通过“照片活化”的方式生成动态视频,成功骗过人脸核验机制,进而为犯罪团伙提供黑产服务。           

  部分小区拟做调整 暂不启用人脸识别           

  滨海新区中建城澜河湾是一个新建小区,近期刚交房,业主们正在陆续装修中。小区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到方便业主进入楼道,设置了人脸识别和刷卡两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有很多小区业主时常忘带门禁卡,导致进不去楼道,所以才设计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小区开发商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得知天津在部分领域立法禁止采集人脸识别信息,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他们决定暂不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只用刷卡的方式。等业主陆续入住后,征求业主们的意见,如果大家认为人脸识别更方便,那么就启用,如果业主们不同意,则将只保留刷卡进入楼门一种方式。           

  网友观点           

  随着科技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已有长足发展,基本达到商业化、产业化水准。人脸识别因应用在小区、动物园、商场等场景也引发众多争议,天津立法规范人脸识别的消息一出台,就获得网友的关注和支持。           

  @violayue:小区门禁区区一个物业都要求刷脸,办理门禁卡要求不露脸,还被居委会工作人员怼,连家里老人也一起说我们多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都需要对人脸识别技术尽快作出规范,划清应用边界。           

  @血液内科郝大夫:现在很多酒店办理住宿要求人脸识别信息,是否合法?           

  @是那片落叶啊:我个人很不喜欢一些App有事没事要求录入人脸,既没有增加安全,自己又保护不了隐私。           

  @给你喝鸡汤:人脸识别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得用得适得其所,不能被滥用,除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部门可以使用的地方之外,其他公共场所的使用都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说不。           

  @华南制造:国内总算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这项技术如果不加以规范限制,日后会成为非常危险严重的问题。           

  @段郎说事 :现在人脸识别已开始如同其他个人信息,处于被滥用阶段了。虽然,安全监控为了大众的安全,只能让个人隐私作出一些让步,但鉴于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强行收集个人信息,个人隐私被泄露已司空见惯,如今又增加了一项人脸识别,连景区都开始启用了,那么,公民个人信息谁来保护?谁给了景区这个权限?           

  @不到100斤不改名的老司姬:我们小区物业不仅采集人脸数据,而且规定业主没有人脸识别就不让进小区。大晚上的10点多,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门口,由于刷脸刷不开,保安就是不让进,你说气不气人。           

  @ JianLi-Sun:赞,人脸采集意义太大了,这比指纹识别还厉害,生物技术是无法随意改变的,但是采集到的数据拿到太容易了……           

  @萧仁武wzd:快点推进吧,这些年国内互联网的野蛮生长,绝大多数网民的信息估计不是泄露就是在被滥用。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