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现如今,除了油价长期居高不下,能与之相媲美的就是北京的房价了。对于那些至今没有安身立命之所的北京人来讲,这似乎成了生命中永远不能承受的重负。
其实,有统计显示,这几年北京的房价一直呈下跌的趋势,在2002年达到4467元/平方米。据称,这个价格比上年下降了249元,降到五年以来的最低点。但是,这种微幅的下跌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大家依然在指责北京的房价偏高。
对此,媒体多有分析,大多将其归咎于土地价格高、开发成本大等客观因素。笔者认为,目前北京的房价已经陷入了一个“价格陷阱”,这个陷阱的的显著特
点就是无论你投入多少土地、无论你竣工多少房屋、无论人们的购买力如何变化,北京房价永远难以撼动。
有人将这种情况比喻为“泡沫”。但“泡沫”是人为吹出来的,而北京的房价呢?是概念捧出来的。这些概念包括奥运、包括CBD、包括中关村。本人并无心指责这些概念本身,它们都是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选择。本人想质疑的是,是谁在利用这些概念来满足自己的贪心?“吹”和“捧”其实是同义词,我想冒昧地提醒有关方面留神,别在地产的泡沫里,将概念本身捧杀!
北京房地产的“价格陷阱”已经很严重了,严重到开始引诱人们犯错误的地步。首当其冲的就是普通的消费者。虽然专家的分析、市场的调查都显示北京的高房价不会长久,但是早已失去耐心的消费者已经顾不得许多,该出手时就出手,早买早住成为了一些人的购房理念。事实证明,这样的决策居然就对了。
另外,就是政府。为了平抑北京过高的房价,政府开始尝试“土地改革”。这种改革的目的是将土地交易公开化和透明化。政策的初衷之好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在金钱和利润的诱惑下,效果会不会适得其反,本人不敢贸然猜测。
其实,在价格的陷阱里,最无助、最无奈的还是消费者,在买与等的两难抉择中,有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只有一种人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执着地等待着降价,执着地守着自己的储蓄。
这时,我却听见有一个声音在说:“他们是不受欢迎的。”